本期案例中的宝宝是左手的IV型多指,3个月的时候初诊,6个月手术,现在来复查已经是满周岁了。孩子的妈妈回想起这一次的手术经历盈鑫惠,有过惊吓、有过紧张,但好在最后的结果让自己和家人都觉得这一路的波澜都是值得的。
还没下手术台就得知宝宝多指
宝宝的出生是在一个雨天,还在手术台上的时候,妈妈在半睡半醒间忽然听到了医生在数孩子的手指,结果数着数着,妈妈听到怎么多数了一个,这让妈妈很迷茫,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好事总是多磨,宝宝出生之后的几天里,爸爸妈妈一阵“兵荒马乱”。
因为宝宝被查出有低血糖的可能,孩子爸爸每天都在接打不同的电话,辗转在各个检查窗口之间,妈妈甚至都没有见到孩子的面,只是听家人说是多指,但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好在经过检查,宝宝筛除了低血糖的可能性,一家人在松一口气的同时,又把精力放到了孩子的多指上。
妈妈这才看清楚宝宝左手上的多指盈鑫惠,是在原本拇指的旁边上又长出一根来,夹在一起就像是螃蟹的钳子,这就是蟹钳多指。
宝宝的爷爷奶奶觉得只是多了一个手指而已,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不过妈妈还是认为哪怕是左手也不能放任畸形,毕竟拇指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去掉之后,宝宝才能更好地去活动。
于是爸爸妈妈在宝宝3个月的时候就赶到了门诊上,其实一开始妈妈心里还是没有底的,毕竟这是一个需要麻醉的手术,宝宝刚经历一次有惊无险的检查,这次又要做手术,爸爸妈妈很是心疼和担心的。
不过在门诊上,爸爸妈妈见到了从全国各地来的家长带着宝宝来看诊,很多宝宝都和自己家的宝贝一样都是多指,有的还是做完手术之后的,看着这些真实的案例,妈妈的心这才放下来了。
面诊结束后,妈妈就下定决心为宝宝准备做手术了。
又是一个雨天,妈妈有些恍惚,看着宝宝被送进手术室,妈妈还是一下子就红了眼眶。
雨还没有停盈鑫惠,但宝宝已经平安出来了,等宝宝慢慢醒过来的时候,妈妈还是欣慰地笑了,原本以为孩子会病恹恹的,没想到依旧是活蹦乱跳地吵着喝奶,就好像只是睡了一觉一样。
爸爸妈妈知道,这第一步手术总算是走出去了,接下来就是重要的康复之路了。
哭也要按,不哭也要按!
妈妈对于康复这件事,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坚持。
术后功能锻炼最开始的一个星期,对爸爸妈妈来说是最难的时候,因为宝宝刚拔完针还不适应,一碰就哭,不配合做手指的屈伸功能锻炼,有的家长在这时候就容易心疼孩子而不去帮助孩子做锻炼。
但是当时妈妈的心态就是:“他哭也要按,不哭也要按!”
妈妈认为既然已经选择了手术,那么后面是再哭再闹再疼,也要坚持去做这件事。
在爸爸妈妈的坚持下,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宝宝也从一开始回避用左手到接受,有了爸爸妈妈的引导,已经可以有意识地去用左手独立地抓东西了。
除了功能锻炼,宝宝的支具佩戴和祛疤药物使用对爸爸妈妈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一开始孩子不愿意配合绑支具,一绑上就挣扎和哭闹,所以爸爸妈妈一直把孩子哄睡着之后再悄悄地绑上,这样宝宝才不会强烈去反抗支具。
祛疤药一般一天早晚两次就好了,但是妈妈认为虽然疤痕是手术难以避免的,但是自己多用多坚持还是有效的,所以妈妈就一天3次去给孩子涂药,绝不敷衍了事。
哪怕再忙,这三件事爸爸妈妈都不会落下,所以在宝宝满周岁回老家了,家里的亲戚朋友和老人看见孩子的手,都会说已经快看不出来做过手术了!
雨会停,天会晴,相信走过人生的风雨,爸爸妈妈会陪着孩子去张开双手拥抱属于自己的彩虹!
盛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